强对流暴雨天气袭湘 民众“摸黑上班”
73 2025-04-05 14:22:51
一旦财税改革给地方政府套上紧箍咒之后,中国国务院允许地方债的额度是否足够补上这些缺口?此外鉴于2015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不容乐观,加之大规模到期债务,地方融资平台流动性?风险和违约风险无疑将大幅提高,财政改革是否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影响 如此看来,应对短期内改革对经济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,地方项目资金来源面临较大压力, PPP(Public-Private Partnership,公私资本合作)推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既要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,又要有一部分新开工项目上马,5000亿的地方赤字是否能够填补缺口,笔者比较担心。
但是毋庸讳言,法治也有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别。而且,由于初级阶段的特殊性,闭环式财税权力监督机制尚未建立,耳闻目睹的财税浪费与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,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与服务性价比不高。
如果政府的一项加税行为缺乏基本的民意支持与认可,岂不意味着,所谓的合法,其实已经不合德,应该且必须反思,更多倾听来自民众的声音,看看是否消减了每国民的福祉总量。这些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分配,基本权利与义务分配应该遵从完全平等原则,非基本权利与义务分配应该遵从比例平等原则。面对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上调问题,民众固然应该关注,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,让决策者知道自己的真实诉求与困惑。直言之,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,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,应是符合现有程序,是合法的。1月12日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第三次下发了成品油调价与上调消费税的通知。
这样的税收法治,或许只是实现了税收法制,实现了形式上的税收法治,却不等于实现了实质性的税收法治。因此,关注成品油消费税上调政策,真正的问题或在于,如何能把这种舆论热潮引到推进更重要的财税改革方向上来。要实业有实业,要航母有航母,没事就技术革新一把,全世界拍马都赶不上。
要应对这一次的危机,唯一的办法,就是重振这个国家的动员能力。最复杂的破产,就是国家破产。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向中共麾下汇集,这并不是因为人家脑残受了骗,恰恰是因为人家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,看到了足以颠覆三观的真实事件。这就是新世纪的国际局势。
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敢:一旦汉人全面动员和组织起来,形成军事力量,那推翻满清朝廷只不过是举手之劳。当然他最后确实也是因为肾病被尿给憋死了,算是当时中国人对于自己孱弱的社会动员力的最佳注脚。
党在政府层面的权力可以继续维持,至少把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权力交出来,把法律的威严真正建立起来。勉强能在几十里外踉踉跄跄跟着的,就成了二流国家,比如德国和日本。当时我党正处于在国民政府的权力真空区建革命根据地的阶段,到处搞苏维埃政权。美元从此作出纯粹的纸币,获得世界货币地位。
政府破产的结果,是货币丧失信用变成废纸,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消失,警察和军队系统都无法维持,能源供应断绝,整个国家变成丛林社会。地主、资本家、黑五类、右派、知识分子、美帝,轮着斗了一圈。国民党政府被逼得没办法,军费支出又是刚性的,于是只能凭空印钱,越印购买力就越弱,于是只能印更多钱,恶性循环之下,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完全破产,很快就失国。但是这个事情要更加深刻的理解: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掌握粮食资源,恰恰在于它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。
这个搞了30年经济总动员的国家,似乎比其它所有新兴国家都要强。满清压制汉人,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四亿汉人缺乏社会动员力量,难以动摇几百万满族的统治根基,另一方面,满清朝廷也没啥值得一提的武装力量,应付社会动乱的能力很弱。
要说这场巨变能和平度过,我自己就不信。动员的大义也不存在了,共同富裕已经被一再证明是一个谎言,而中共的高层领导,也没能经受住集中起来的财富的诱惑,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已经消失殆尽。
抗战时期,我党继续了苏维埃政权时期的纸币发行方式。红色权贵们通过价格双轨制赤裸裸的抢劫,连掩饰都没有,太恶心人了,不弄出危机来简直对不起中国5000多年的权谋史。所以今年以来,人民币汇率没事就剧烈的波动一把,根本就稳不住。全民总动员的经济模式,怎么就抵抗不住产业回流的威胁呢?怎么就保不住我们赖以生存的制造业呢?怎么就丢盔卸甲到现在这样的地步?莫非中国人的工作热情,已经无法再动员起来了吗? 要理解当下中国人的动员力问题,必须追溯到1995的经济体制改革,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崩决的关口,在欧美的经济制裁之下苟延残喘。这差额部分,就是钱息。哪怕西部穷到一家人穿一条裤子,也要把东部的高速公路网修起来。
要知道,即便是08、09年金融海啸肆虐的年份,中国的工业企业总数,也能维持42万个规模不变呢。序章 诸神的黄昏 满清失国的理由,在于由几百万少数民族控制四亿汉人,它完全没有社会动员的力量。
从国企被驱赶出来自谋生路的国人,首先就会丧失对这个政府的信任。一个人穷久了,穷凶极恶,就会丧失道德底线,政府同样也是如此。
然而麻烦在于,印纸币有它的天生缺陷:纸币总额有上限。还是官方数据,6月份的非制造业就业人员指数还能有50.4%,此后每个月都低于50,在49左右浮动,10月份是48.9%,11月份是49.5%,连续5个月处于萎缩状态,这是在中国07年开始进行这项数据统计以来,从未发生过的事。
整个游戏规则都被颠覆了。现在,我的问题是:中国政府,到底有没有可能破产?这个建立在经济总动员基础之上的国家,这个以制造业生产能力为印钞之锚的国家,它会不会破产? 考察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,关键是观察其收入与负债的比例关系。于是就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看热闹看下来,在国人的脑子里留下的印象就是:这国家大事,和我就没啥关系嘛。作为天生的乐观主义者,给本文一个这样凄凉的结尾,实在不符合我的个性,所以我在此给出另外一个可能性。
中共所有的社会动员手段,都是为了激发民众的生产热情,让大家斗志昂扬的投入南泥湾大生产,让普通的老百姓不畏生死的在大炮的轰击下继续抢割小麦。这样一看,目前这种财政收入增速,就好像连续遭受了3年的金融海啸肆虐似的。
勤劳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汗水给人民币加持。而老毛动员了整个中国的社会力量,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群众运动,让人民自己斗自己,最后在一次惨烈的文革之中,将中国积蓄了三十年的群众力量,消耗得干干净净。
偏路也走不通的时候,就只能是活活饿死。这要还起来,根本不知道怎么还。
93年下半年,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1比5.64,连续攀升到1比8.27,人民币贬值了6成多。未来怎么样,你们各国都看着办。然而,悲哀的是,这个国家正在以秋风扫落叶的冷酷方式,消灭自己的私营企业主群体。美国人撤回资金和产业的趋势已经无可争议了,2014年三季度人家的GDP增长率竟然高达5%,失业率下降到08年以来的最低点。
今天的国人大多已经忘了我们当时经历过怎么样的困境,官方承认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,1993年为14%,94年为24%,95年为17%。这一次决绝的动员方式影响深远。
所以拥有国家纸币发行权的美国,骨子里就有往高精尖上发展的冲动,创新是人家的本能。斗个地主老财啥的,斗完了,大家把他的田地分了,这还没完事呢,接下来就是极其酷烈的税负。
作为交换条件,中央于是放开了对地方政府借债的限制,地方融资平台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,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。北宋时期,赵宋王朝聚天下财富于东京汴梁,所有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,再由中央进行分配。